第二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例如,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历史的一门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呢?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惟、情感、意志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现象。科学心理学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它不能只限于描述心理现象,不管这些现象是多么有趣。科学心理学要求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对现象的说明,并要深入揭露它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心理学是采用严格的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规律性是通过具体的机制来实现的,只了解规律性的一般联系,还不能揭露具体的心理活动机制,因此,心理学除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表现的规律外,还要研究心理活动的机制。心理活动的机制是以实现某种心理过程的具体的解剖生理器官的活动为前提的,心理学通常要和其它一些科学,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控制论等一起来阐明有关的机制的性质和作用。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相互密切联系的,一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也是无法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又可以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例如,.能力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水平会有所不同,有的人效率高,质量好;有的人效率低,质量差。性格不同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也不同,有的人迅速果断;有的人犹豫不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二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
第二 节脑与心理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是由物质发展演化产生的。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有心理现象,但动物的心理与人的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心理是按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脑的特性,心理是脑的活动的产物,这已被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的临床观察所证明,是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而得出的科学结论。
脑的结构功能是很复杂的。在科学还相当落后的古代,对于心理现象、精神现象是脑的产物虽然还得不到充足的科学证据,但也已初步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早在我国古代的医书中就有:“头者精明府”、“脑为元神之府”的记载。到了十九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关于脑的知识增多了。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的功能。
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Broca,1861),解剖了一位患失语症病人的脑,发现这个病人的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严重损坏,说明这个病人的失语症是由于他的大脑皮层受到损伤的缘故,从而证明人的言语表达能力与脑的一定部位有着关系,后来人们称大脑皮层的这一特定部位(位于左半球额叶的额下回)为“布洛卡中枢”,即运动眭言语中枢。布洛卡对大脑中言语运动区的记述,在当时大大推动了大脑皮层定位的研究。1874年俄国解剖学家贝兹(Be u)利用显微镜进行脑皮层细胞组成的观察研究。他在中央前回皮层第五层发现大型锥形细胞,这种细胞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细胞,被称为“贝兹细胞”。贝兹细胞的发现,增加了对人脑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后来一些临床的实验研究发现,在颞叶的颞上回受损伤时,会引起“知觉性失语症”(这种病人说话、阅读、写字都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讲话);额叶的额中回受损伤时,引起“失写症”(说话、听话、阅读都正常,但不能书写文字);顶叶的角回受损伤时,引起“失读症”(不能阅读书面语言)。一些临床事实还证明,脑的额叶损坏,会使人的智力下降,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个性方面的变化,而使一个原来温柔平静的人变得不能自制,脾气暴躁和粗野。上述的这些事实的发现,以及用切除法、电刺激法所进行的对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和神经电生理现象的研究等,都大大丰富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知识,尤其是“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使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七世纪法国学者笛卡儿首先提出了“反射”的概念。他认为,动物的活动和人的一切不随意的活动都是自动实现的对外刺激的反应,例如手脚碰到灼烫或针刺时立刻会缩回,笛卡儿把这种反应活动叫“反射”。俄国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1829—1905),从科学上发展了反射的概念。他在1863年的《大脑反射》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发生的方式而言,都是反射”。他把反射的概念推广到脑的全部活动即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这一理解对于心理现象的科学说明是一个飞跃,对于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谢切诺夫在揭示心理反射实质时指出,人的大脑反射包括三个环节:
1.开始环节——外界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兴奋的过程,并沿着传人神经向中枢传导;
2冲间环节——脑中枢发生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产生心理现象(感觉、表象、情感等);
3.终末环节——神经兴奋从脑中枢沿传出神经到效应器官,引起效应器的活动,如动作、言语等。这三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产生心理现象是在中间环节,一切心理活动都是整个反射过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谢切诺夫的关于反射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这一观点,对于正确地理解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认知科学与脑科学相结合的研究,在感受域,割裂脑以及记忆生物学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科学材料。近年来科学家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如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行为药理学、生物化学、脑成像等技术,对神经系统如何控制机体的行为,又如何对行为的调整进行了探索,进一步揭示行为与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对行为水平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神经生物学微观领域,这种趋势将会使神经科学及脑科学的研究取得更为深入发展,这为进一步了解与阐明脑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脑的反射活动。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脑也就没有心理;但是有了脑,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也就没有心理现象产生。各种客观事物以各种不同形式作用于我们的各种感官,引起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惟、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人的大脑好象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好象是原材料,如果没有原材料,“加工厂”也就无法生产出任何产品。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也就是在头脑里形成映象的过程。事物的映象好象是它的副本,它的描绘。它跟所反映的对象和现象是相象的,但不是对象或现象本身。例如,在我的桌子上放有一只热水瓶,它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产生了热水瓶的映象(心理现象),我们闭上眼睛时,还可以在我们脑中保存着这热水瓶的表象。然而热水瓶本身与头脑中的关于热水瓶的映象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种客观物质现象,后者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前者是看得见,摸得着,并且还可以用来存放开水;后者则是头脑中属于表象、观念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也不能用来存放开水。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但按其内容来说却又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都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部事物决定的,它的客观性的另一方面,还因为它是实际上的一种神经过程,是通过人的外部各种行为表现出来的。但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总是受着个人积累的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所制约。因此,从这点来说,心理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并不是象镜子反映物象一样。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经验,都会对反映过程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反映是不尽相同的。例如,看同样一部电影,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电影的评价也会不同,情感的表现也不一样。
人的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是脑的功能,而客观现实则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没有脑也就没有心理现象的产生,没有客观现实也就没有心理内容。但是如果有了正常的大脑,没有实践活动,客观现实也无法变成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可以区分为它的内容、过程和生理机制三个方面。例如思惟,思考的是什么问题,就是它的内容。你如果思考着一道数学题,内容是数学;在思考解决这道数学题时,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这是它的过程;思考时大脑的神经活动,兴奋、抑制、诱导、建立联系等是思惟的生理机制。
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生理机制,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在个体身上能否得到正常发展,也要受他的社会生活条件所约,在这个意义上,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生理机制也有他们的社会制约性。但是,脑发育正常的人,在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过程和生理机制的模式都是大体相同的。例如,记忆的规律,思惟活动的规律,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人都是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全人类共同的。
第四节 心理学的任务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并应用其研究成果服务于人类生活实践。
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正确揭示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可为辩证唯为主义认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论据,论证及阐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高度组织的物质(脑)的产物。虽然心理学是属于一门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广泛为社会实践服务,如在教育、工业、医学、国防、商业等各个方面,心理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形成了基本的独特体系,有着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自己的特殊任务和专门的研究方法。现代心理学处于一系列科学的接合点上。它处于一方面是哲学科学,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再一方面是社会科学的交叉地位。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已变得越来越广泛,它与各种不同实践领域有着密切关系,形成了许多不同分支,分别研究不同领域的心理现象。
1.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普通心理学在心理学学科中占特殊的地位。它不是与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并列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存在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普通心理学概括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它是心理科学的各个分支的理论基础。
在普通心理学的范围内,根据研究的不同方面还可以分感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惟心理学、言语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2.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的心理发展的规律,由初生儿到青年期直至老年阶段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规律。发展心理学分为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的年龄差异,个性发展的因素等等,心理学家正在寻找智力发展的可靠指标和确定在教学过程中使智力得到有效发展的条件。
3.比较心理学
研究不同种系的动物的心理以及和人的心理进行比较,确定他们的行为中所具有的特性和差别的性质和原因。动物心理学是比较心理学的一个部门,它研究和比较各种动物的心理,借以探索心理现象的演化和发展的规律,对于阐明意识的起源、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和缺陷心理学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方面。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偏离,由于精神失常和脑部疾病及损伤所引起的心理异常的变化规律。缺陷心理学研究智力落后者和聋、哑、盲人等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对缺陷的补偿作用。
5.教育心理学
研究对人在进行教学和教育中的心理活动及规律。它研究学生在掌握知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过程,研究掌握智力活动的方式和熟练过程的控制问题,揭示影响教学过程效果的心理因素,师生间的关系及学生集体中的关系,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以及成年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等。在教育心理学分支中又可细分为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学科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能使人们正确地规定教学和教育内容,阐明对教材和教法的各种要求,找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6.劳动心理学
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品质,研究劳动的科学组织的心理学问题。劳动心理学的任务包括研究人的职业特征和劳动熟练形成的规律;研究生产工具的设计、操作程序的安排和照明、温度、色彩的条件控制及信号化手段如何更适应于人的心理特点。劳动心理学的范围很广,它可以包括工程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主要研究在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条件下的人机相互作用问题,研究如何使机器更适合于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工业心理学研究工业生产中的人的心理特点,人员选拔,合理化操作,工业管理中的人事关系等。
7.医学心理学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心理治疗、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医生和病人的交往问题。心理治疗主要研究和利用心理作用治疗病人;心理卫生是研究如何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医学心理学根据不同领域可分为,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心理咨询等。
8.生理心理学
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技术探讨各种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从而揭示大脑反映过程的秘密。神经心理学也属于这个分支的一部分,研究脑功能和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
9.运动心理学
研究运动员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准备的条件和、方法,运动员的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规律;研究运动员在竞赛条件下的应激状态和心理素质,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必需的意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
10.军事心理学
研究人在军事活动条件下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军事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特征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战争条件下人的行为,指挥员与士兵的关系,心理战术,心理宣传与反宣传的方法,掌握军事技术及新式武器的心理学问题。
11.司法心理学
研究与侦查的心理方面以及与分析证人供词和审讯要求有关的心理学问题。这个分支还研究罪犯的个性心理特点,犯罪动机,以及对罪犯进行劳动改造教育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司法心理学根据不同方面,又可分为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判心理学等。
1 2.航空和航天心理学
航空心理学研究飞行员的心理品质选拔,飞行教学和飞行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航天心理学研究宇航员的意志和品德的培训问题,研究在失重、超重条件下的心理表现,以及研究宇航员在起飞、飞行和着陆时的心理活动规律,研究和编制有关宇航员的心理活动特点职业鉴定表。
13.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际关系,各个社会集团人与人交往的心理现象,集团里的人们的相互关系,个人在集团中的地位等。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社会性,以及专门的社会心理现象,如团体、团体中的个人交往等。
14.管理心理学
也叫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组织管理中的人的因素及心理活动规律,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的评价、上下级的关系及意见沟通、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各种因素(如工资奖金制度、升级考核、劳动态度和动机、企业领导的关怀和思想动员等)。通过这些研究来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较高生产工作效率的目的。
1 5.商业心理学
研究商业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劳务过程中现实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性。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购买动机的分析;消费者个性与购买行为的关系;商品和商标的设计、包装;广告作用的心理条件;为顾客服务的心理因素等。商业心理学可分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心理学、销售心理学等。
心理学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还可以划分许多的分支。心理学是属于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方面的性质,并且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
第五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心理现象也不例外。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就要求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
1.客观原则
所谓客观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它们必须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心理现象被理解为外部作用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总是通过他的有关活动,他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来的。心理学的客观方法就是通过研究产生心理现象的客观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客观表现来研究心
2.发展原则
这个原则是把心理现象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既然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处于经常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中,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心理现象也不是凝固的、静止的。这个原则的实质是从历史的观点来了解人的心理现象,也就是用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心理现象。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个人从初生到老年,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发展中研究心理现象,不仅要阐明人已经形成了的一些心理品质,同时还要阐明那些新出现的心理特点。这一点对于个性的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同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样,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但除此之外,心理学还有谈话法、产品分析法、问卷法、测验法和模拟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始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在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但观
2.实验法
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种主要方法。实验法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变条件,使一定心理现象产生,从而进行分析研究。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者可以通过条件控制引起他所需要了解的某种心理现象,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它的出现。研究者通过控制和改变条件,可以预料这些条件对被试者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改变一些条件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变,可以揭露一定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反复进行试验,积累相当数量的材料,可以作为判断被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典型性和偶然性的依据。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1)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在自然实验过程中保持着人的活动(生活、工作、学习、游戏)的自然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一方面研究者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一方面又利用日常的自然情景(如学生的学习仍在课堂进行)来探讨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规律。例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发展研究,可以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我们可以选定程度和人数都相等的两个班,一个班由教师按照常规办法进行讲课;另一个班则采用一种自学教材(根据程序教学的原则编写的),让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起辅导作用,结果发现,学生自学的一个班,自学能力发展较快,学习成绩也较好。
自然实验法常用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在儿童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中也可以应用。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密切结合,进行起来比较自然、方便,而且所得的结果也比较切合实际。
(2)实验室实验法
在人为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条件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在科学研究中是大量采用的。例如,研究人对运动速度变化的知觉,可以人为地在一个屏幕上呈现一个光点,使它极慢地移动。如果速度在感觉阈限之下,人们感觉不出它在运动,但逐渐增加它移动的速度时,在观察者刚刚觉察出光点的移动,就把运动的速度(厘米/秒1记录下来;也可以在明显看出移动着的一个光点,而让这个光点慢慢减速,到观察者刚看不出光点移动时,再将它的速度记录下来。把这两次的结果合并计算,就可以得到人能知觉到的最小运动速度。心理学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心理过程和心理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室的严格的人为条件的控制,可以获得更精确的科学结果。现代设备的心理学实验室,已经普遍使用了电生理记录、生化分析、录象设备、录音设备、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控制,对结果的记录和分析都比较精确。
3.谈话法
运用于与被试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谈话,从而了解他的某些心理特点。谈话的方式必须在一种自然的、无拘无束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方法多用在教育心理学方面。教师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理想和性格等广泛使用谈话法。这种方法不需要什么特殊条件设备,也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这种方法是采用谈话方式进行的,学生用口头回答问题,往往不够可靠,因而这种方法不宜单独使用,而应与其它有关方法结合进行,将所得材料进行相互补充和验证,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4.产品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活动产品的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特点,如他的技能、熟练、能力水平和知识范围。在研究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时,不仅要研究活动的产品,而且要研究产品的制造过程,因为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了解,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各种恬动结果的分析,如作文、考卷、图画、自制教具、日记等,了解学生的智力、兴趣、想象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5.问卷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预先准备好的问答表格进行,通过对被试者的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他的心理特点及有关对象的状态。这种方法要求被试态度认真,回答问题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范围广泛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要作仔细的质量和数量处理,因此,正确运用统计处理的方法是必要的。
6.测验法
测验法通常是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心理测验按测验的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能力测验等。测验形式可分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测验可以个别地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
测验应采用一套标准化的量表进行,用于心理测验的量表必须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并要求达到基本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测验的有效性,是指能否有效地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7.模拟法
对人的心理现象采用技术和数学模拟,这是目前提出的一种研究心理现象的新方法。模拟法不同于其它方法的特点在于:借助于模拟并不直接研究心理现象,而是通过与这种现象有某些类似的模型来进行研究。人的视觉可以识别图形,而通过对图象模型识别机的研究,可以为了解人的知觉过程提供一些启示。模拟法可用于感觉、知觉、记忆和思惟等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可用于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方面的研究。对教学机器的研究,有助于对人的思惟过程的理解。
三、研究步骤及材料整理
我们进行具体的某项心理学问题研究时,要遵循如下的步骤进行:
1.研究题目的选定
进行心理学的有关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在进行选题时要明确目的性和意义,这是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很重要的第一步。在进行选题阶段,主要任务是收集和准备研究用的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如果是应用课题,通常还要深人实际进行现场调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研究者深入学校,了解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者要深人医院,搜集病人已往病史及病历;工业
2.确定研究方法进行具体实验
这是进行正式实验阶段。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是采用实验法还是调查问卷法,是观察法还是测验法等。根据研究课题的任务,进行实验设计,要确定采用甚么样的被试,是儿童还是成人?被试人数、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民族、身体条件等都要根据实验不同要求来选定。例如,如果我们要进行一项色光辨别反应时的实验,要了解男女性别在反应时间上有无差别,就要求有两组被试,一组为男性,一组为女性。人数相等(各20人),年龄也相等(均为18岁)。同时经过视力及色觉检查,均属正常者然后才进行正式实验。因为是进行色光辨别反应时实验,所以,还需要一台选择反应时仪器。这是心理实验常用的仪器,这类仪器通常是在被试面前随机地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色光刺激(如红、绿、蓝、黄),要求被试一见到任一种色光刺激出现,立即选择与此色光相应的按键进行反应,越快越好,反应正确时,色光熄灭,同时计时钟准确地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间。每种色光均随机地先后呈现10次。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即可揭示出男女性别在选择反应时上有无差别的有关材料。
3.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这是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数量加工。这时候要运用心理学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运用概率论的基本原理,便可以对所获得结果的可靠性作出评定。通常处理心理学的结果,最常用的有抉择分析、相关分析、离散分析及因素分析等方法。
4.对材料的讨论和解释
这一步骤是要求对所获得实验事实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说明。这种解释具有讨论性质,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验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揭示所提出的假设是正确还是错误。
一项研究的全过程除了上述的从选题的确定、进行正式实验到结果的统计处理及对材料的说明外,最后还应以论文或实验报
告的形式将研究结果表示出来才算完成。
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在写法上要求文字精炼,概念明确。一个实验报告通常包括如下各部分:
题目:采用一个题目标题,使人对报告的内容是关于什么方面的问题一目了然。
研究目的(问题):这部分是扼要说明课题的意义和目的,要适当说明有关此课题国内外当前研究的情况和背景。
方法和步骤:内容包括所用仪器及实验材料,被试的情况(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以及实验设计和程序的说明。必要时还要述说指导语的大意。
结果:这部分是提供研究结果的统计描述和数据的统计处理。通常把结果列成表和绘成图来表示,并用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
讨论:主要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它必须在严格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讨论和解释。
总结或结论:用很简炼的文字来表达实验所得出的结果。
参考文献:将有关的参考文献按先后顺序列出附于报告之后。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写一篇研究实验报告应包括哪些部分?